公司动态
 
首页 > 公司动态  >  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基于MTT法...

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基于MTT法的发酵食品菌株活性评估体系

2025-10-29

基于MTT法的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,可构建标准化的发酵食品菌株活性评估体系,核心通过MTT代谢显色反应量化活菌数量”,实现对发酵食品中益生菌(如乳酸菌、酵母菌)活性的快速、精准评估,解决传统平板计数法效率低、操作复杂的痛点,具体体系构建与应用如下:

一、评估体系的核心原理:MTT法如何量化菌株活性

MTT 法的核心是利用活菌线粒体中的脱氢酶(如琥珀酸脱氢酶),将黄色的MTT3-(4,5-二甲基噻唑-2)-2,5-二苯基四氮唑溴盐)还原为紫色的甲瓒(Formazan)结晶,结晶量与活菌数量呈正相关,通过比色测定即可间接反映菌株活性,具体反应逻辑如下:

底物作用:向含发酵食品菌株的培养体系中加入MTT试剂(通常终浓度0.5-1mg/mL),37℃避光孵育2-4小时;

显色反应:活菌线粒体脱氢酶将MTT还原为不溶于水的紫色甲瓒结晶,死菌无脱氢酶活性,不发生反应;

定量检测:加入溶解液(如二甲基亚砜 DMSO、异丙醇)溶解甲瓒结晶,用酶标仪在 570 nm 波长(参考波长630nm)测定吸光度(OD值);

活性计算:通过OD-活菌数量标准曲线”,将测得的OD值换算为每克/毫升发酵食品中的活菌数(CFU/g/mL),或直接以OD值相对大小比较不同样品的菌株活性。

二、评估体系的关键操作步骤:标准化流程确保准确性

为避免操作差异导致的结果偏差,需建立标准化的检测流程,核心步骤分为“样品前处理、MTT 反应、检测计算”三部分,具体如下:

样品前处理:去除干扰,富集菌株发酵食品(如酸奶、泡菜、发酵乳饮料)中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等杂质,需先处理样品以避免干扰MTT反应:

取样与稀释:称取10g发酵食品样品,加入90mL无菌生理盐水(或PBS缓冲液,pH7.2),漩涡振荡10-15分钟,制成1:10匀浆;再通过梯度稀释(10倍递增),选择适宜稀释度(通常 10?3-10??),确保后续孵育体系中活菌数量在“OD-活菌数标准曲线”的线性范围内(一般103-10?CFU/孔);

离心分离(可选):若样品含大量颗粒杂质(如泡菜中的蔬菜残渣),可3000rpm离心5分钟,取上清液(含悬浮菌株)进行后续操作,避免杂质吸附MTT影响显色。

MTT反应:控制条件,确保显色稳定反应条件直接影响甲瓒结晶量,需严格控制温度、时间、试剂浓度:

加样与孵育:向96孔板中加入 100μL稀释后的菌株悬液,再加入10μL MTT试剂(终浓度0.5mg/mL),轻轻混匀;37℃避光孵育3小时(乳酸菌、酵母菌适宜的孵育时间,不同菌株可微调,范围2-4小时),避免光照导致MTT分解;

溶解结晶:孵育后小心吸弃孔内上清液(避免吸走甲瓒结晶),每孔加入100μL DMSO,震荡 10分钟(或 37℃孵育 5分钟),确保甲瓒结晶完全溶解,溶液呈均匀紫色。

检测与结果计算:建立标准曲线,量化活性

标准曲线绘制:选取目标菌株(如酸奶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)的标准菌液,梯度稀释为103、10?、10?、10?CFU/mL,按上述步骤测OD值,以“活菌数(lg CFU/mL)”为横坐标,“OD 值”为纵坐标,绘制标准曲线,计算回归方程(如y=0.2x+0.05R2需>0.99);

样品活性计算:将样品的 OD 值代入回归方程,计算出对应活菌数,再根据稀释倍数换算为每克/毫升发酵食品的活菌数(如稀释 10?倍的样品,测得活菌数为 10? CFU/mL,则原样品活菌数 =1010?=10?CFU/g);

活性评价标准:结合发酵食品类型设定活性阈值,如酸奶中乳酸菌活性10?CFU/g为合格,发酵乳饮料≥10?CFU/mL为合格,低于阈值则判定菌株活性不足。

三、体系的优势与注意事项:规避误差,提升适用性

1. 相比传统方法的核心优势

效率高:传统平板计数法需培养24-48小时,MTT法仅需5-6小时(前处理1小时+孵育3小时+检测1小时),大幅缩短检测周期,适合批量样品(96孔板一次可测80个样品);

重复性好:标准化操作减少人为误差,同一样品多次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(RSD)<5%,优于平板计数法(RSD 通常 8%-10%);

适用范围广:可评估发酵食品中绝大多数需氧/兼性厌氧活菌(如乳酸菌、酵母菌、醋酸菌),仅严格厌氧菌(需无氧孵育)需搭配厌氧培养箱使用。

2. 关键注意事项:避免结果偏差

排除干扰物质:发酵食品中的维生素C、茶多酚等还原性物质,可能直接还原MTT导致假阳性(OD值偏高),需提前用1%活性炭吸附去除;高浓度蛋白质(如未脱脂的发酵乳)可能吸附甲瓒结晶,需先脱脂(3000rpm离心10分钟取上清);

控制菌株状态:若菌株处于休眠期(如冻干发酵剂),需先复苏培养(如乳酸菌用MRS培养基培养12小时),再进行MTT检测,避免休眠菌脱氢酶活性低导致假阴性;

试剂有效期:MTT试剂需避光冷藏(4℃)保存,配置后1周内使用,避免氧化失效;DMSO需使用分析纯,避免杂质影响溶解效果。

四、体系的实际应用场景:覆盖发酵食品全链条

该评估体系可用于发酵食品“生产-储存-销售”全链条的菌株活性监控,典型应用场景包括:

生产过程质控:监控发酵过程中菌株活性变化(如酸奶发酵468小时的活菌数),确定适宜的发酵终点(如活菌数达10?CFU/g时停止发酵);

保质期评估:模拟不同储存条件(如4℃、25℃),定期检测发酵食品的菌株活性,判断保质期(如25℃储存15天,活菌数仍≥10? CFU/g,则保质期可设定为12天);

产品配方优化:对比不同配方(如添加益生元、稳定剂)对菌株活性的影响,筛选极优配方(如添加低聚果糖的酸奶,储存30天活菌数比无添加组高2倍)。

基于MTT法的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,可构建“快速、精准、标准化”的发酵食品菌株活性评估体系,通过MTT代谢显色量化活菌数量,解决传统方法效率低、误差大的问题,适用于发酵食品全链条的活性监控,为产品质量控制与配方优化提供科学依据。

本文来源于西安百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http://www.bybiolite.com/